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技术分享>新闻详情

微生物多组学助力肿瘤研究

2024-04-01

2024年肿瘤发病率再创新高

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NCC)在JNCC上发布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报告表明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82.47万,世标发病率:201.61/10万,男性世标发病率高于女性(209.61/10万 vs 197.03/10万)。其中,肺癌是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

肺癌是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病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死亡前五位的恶性肿瘤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

企业微信截图_17107585499562.png

男性肺癌、结直肠癌、肝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种;女性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肺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于此同时,癌症患病人群年龄进一步缩小,全癌种的发病率在40岁年龄组后显著增加,并在8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峰值 。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企业微信截图_17107585853137.png


微生物影响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

人体含有大约3万亿细菌,协调人体生理过程和疾病易感性。微生物的移位或产生的代谢物可以影响宿主组织特异性和免疫细胞功能。随着下一代测序的发展,以前被认为是无菌的器官和组织,比如肺、前列腺、乳房、肝脏、胰腺等含有低生物量的微生物开始在癌症进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片4.png

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可以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或宏组学(宏基因组、宏病毒组、宏转录组)来表征。比如宏基因组测序不仅可以绘制样本的分类组成,还可以评估共生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功能潜力,从而更直接地衡量微生物活动和功能。

图片5.png


只有微生物组就够了吗?不!还需要多组学整合分析~~

微生物组与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数据进行整合可以从各个维度深入地解析癌症进展的机制,比如,除了组织粘膜(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微生物,肿瘤微生物会影响TME,炎症介质从而扰动肿瘤微环境,介导肿瘤的发生。

图片6.png


如何围绕着微生物进行肿瘤的研究呢?

各种接触、非接触和免疫学的机制驱动着复杂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微生物组有道的癌症调节,因此要想深入解析这种复杂的机制,需要使用多组学研究策略!

下面是小派为大家精心设计的研究思路,各位看官赶快联系我们~

图片7.png



参考文献:

1: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 Natl Cancer Cent. 2024;4(1):page. DOI: 10.1016/j.jncc.2024.01.006

2:Cullin N, Azevedo Antunes C, Straussman R, Stein-Thoeringer CK, Elinav E. Microbiome and cancer. Cancer Cell. 2021 Oct 11;39(10):1317-1341. doi: 10.1016/j.ccell.2021.08.006. Epub 2021 Sep 9. PMID: 34506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