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0
肠道菌群研究可通过多种策略助力跨学科研究,来探索其与疾病和健康的复杂联系。近些年,肠道菌群相关研究依旧非常火热,文章常发表的期刊除了微生物学专业期刊外,也频繁出现在一些与肠道菌群联系紧密的疾病领域、公共卫生与营养学等生物医学期刊,以及综合性期刊。近期,最新影响因子(2023 Impact Factor)已公布,小编整理了一些肠道菌群研究相关的中科院一区SCI期刊推荐。希望能够助力各位老师顺利发文。 1、Gastroenterology 2023 Impact Factor:25.7 中科院分区 大类:医学1区(Top期刊) 小类:胃肠肝病学1区 期刊介绍 涉及胃肠肝病相关的治疗、临床及基础理论的各种研究内容。 该杂志是胃肠肝病类疾病研究专业期刊,肠道菌群与疾病关联方向的研究结果可以投稿该期刊,但是接收难度极大,不仅需要基于肠道菌群与疾病关联机制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多种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以及临床水平的研究结果。 期刊官网 2、Gut 2023 Impact Factor:23 中科院分区 大类:医学1区(Top期刊) 小类:胃肠肝病学1区 期刊介绍 涉及肠道和肝脏的各种研究,包括疾病的新型机制、新的疾病管理策略、诊断和治疗等。 与Gastroenterology类似,该杂志主要涉及疾病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但是该杂志更加偏爱疾病的诊断方法的建立,因此利用组学方法建立基于肠道菌群的疾病诊断模型方面的研究非常适合尝试该杂志。 期刊官网 3、Cell Host & Microbe 2023 Impact Factor:20.6 中科院分区 大类:医学1区(Top期刊) 小类:微生物学1区;寄生虫学1区;病毒学1区 期刊介绍 涉及分子与细胞微生物学、微生物病原体、宿主细胞对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免疫逃避、感染治疗等领域。 该杂志主要针对宿主及其共生微生物的互作机制研究,相比于前面介绍的几个杂志,该杂志对于临床水平的内容要求较低,但是更加侧重于深层次互作机制的探索,并且该杂志更加偏爱与宿主免疫相关的研究结果,在实验室内基于模式动物研究致病微生物侵染宿主过程中免疫系统应答机制的内容十分适合投稿该杂志。 期刊官网 http://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home 4、Nature Microbiology 2023 Impact Factor:20.5 中科院分区 大类:生物学1区(Top期刊) 小类:微生物学1区 期刊介绍 该期刊是微生物学顶级期刊,要求研究的内容只要与微生物相关即可,微生物的进化、生理及细胞生物学;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宿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研究的社会学意义等。 作为Nature系列IF20+的子刊,其文章质量还是很有保障的。审稿周期方面,从近期的发文来看,平均10个月左右才接受,也有的会快一点,有的慢一点,总的来说,发文速度中规中矩。 期刊官网 https://www.nature.com/nmicrobiol/ 5、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3 Impact Factor:15.8 中科院分区 大类:医学1区(Top期刊) 小类:细胞生物学1区;医学:研究与实验1区 期刊介绍 心血管疾病、免疫学、新陈代谢、食性和肥胖、神经科学、癌症、疾病感染、化学基因组学、药物发现、医用纳米技术、基因治疗等方向。 与各种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研究均可投稿该杂志,但是仅仅是肠道菌群的结果并不足够,最好与细胞水平的表型分析相结合,得到宿主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机制并进行验证。 期刊官网 6、Microbiome 2023 Impact Factor:13.8 中科院分区 大类:生物学1区(Top期刊) 小类:微生物学1区 期刊介绍 期刊涉及范围广泛,致力于解决微生物菌群存在的问题,包括肠道微生物、微生物、肠道菌群、环境微生物、微生物组、微生物资源、微生态、医学微生物、自免疫性疾病、因果关系研究、代谢、生物信息学等。 每年发文量不多且比较稳定,基本在150-250篇的水平。微生物学领域专业期刊,从名称也能看出该期刊重点微生物学,多数文章基本上是利用组学技术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相关内容。相比于研究结论创新性,该刊文章对技术的创新性要求更高,包括组学技术及其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面。审稿周期相对较短,多数1-4个月左右,对影响因子和审稿周期要求高的学者可以投稿。 期刊官网 https://microbiomejournal.biomedcentral.com/ 7、Gut Microbes 2023 Impact Factor:12.2 中科院分区 大类:医学1区(Top期刊) 小类:微生物学1区;胃肠肝病学2区 期刊介绍 偏重分析肠道微生物群;胃肠道疾病:机制、宿主防御、诊断、流行病学;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群体感应和毒性;益生菌和益生元;新疗法和临床试验;肠道微生物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创刊于2010年,属于OA期刊,影响因子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该刊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潜力较大。审稿周期有快有慢,大多5个月左右,快的有105天可以接受的,慢的有280多天的;自引率低,国人友好。 期刊官网 https://www.tandfonline.com/journals/kgmi20 8、ISME Journal 2023 Impact Factor:10.8 中科院分区 大类: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Top期刊) 小类:微生物学1区;生态学1区 期刊介绍 宿主-微生物互作、人工环境微生物群落、建模与生态理论、新型微生物与代谢功能、时空动态过程、微生物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贡献等。 该刊作为微生物生态学综合领域的顶刊,发文质量高,影响因子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2024年起,该期刊不再为Nature子刊,转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通过传统出版模式(免费)或黄金OA方式发表文章。 期刊官网 https://academic.oup.com/ismej 9、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2023 Impact Factor:7.8 中科院分区 大类:生物学1区(Top期刊) 小类:微生物学1区;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1区 期刊介绍 刊文范围涵盖整个微生物学领域,从细胞间通讯和单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到人类、动物和植物微生物组,以及自然和环境微生物组。 该期刊主要刊登有关微生物生物膜和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成果,属于Nature旗下子刊,OA期刊,影响因子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但今年略有下降;自引率较低,审稿速度较快,一般一个月左右。 期刊官网 https://www.nature.com/npjbiofilms/ 10、mBio 2023 Impact Factor:5.1 中科院分区 大类:生物学1区(Top期刊) 小类:微生物学2区 期刊介绍 微生物相关的所有研究,包括所有类型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涉及从共生到发病机理、能量获取和转化、气候变化、地质变化、食品和药品生产,甚至动物行为变化等方向。 该刊属于美国微生物学会旗下的期刊,相比Microbiome和ISME等后起之秀,mBio始终保持稳步发展,作为微生物领域老牌期刊,有一定投稿难度,但超低自引率、超短审稿周期和良好的口碑足以吸引广大同行争先投稿。 期刊官网 https://journals.asm.org/journal/mbio 11、iMeta 2023 Impact Factor:23.7 期刊介绍 国产英文新刊。由Willy、国内肠道菌群分会和数千名华人科学家共同出版,创刊于2022年2月,今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便高达23.7,在微生物学科期刊IF排名中位列2/161,微生物研究型期刊全球第一。尽管当前尚属于ESCI收录期刊,但其国际影响力相当之高。外审平均21天,投稿至发表中位数66天,时效性较好。文章内容偏微生物和生物信息学,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可以重点关注。 更多参考期刊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