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技术分享>新闻详情

单细胞测序悬浮液制备专题-牙龈组织

2025-02-28

一、牙龈组织:口腔健康的隐形卫士与生命科学的新蓝海

当清晨刷牙时的一抹血色成为现代人的健康警报,当牙周炎悄然成为全球第六大流行疾病,人类终于将目光投向这片守护牙齿的"生命土壤"——牙龈组织。这个仅有几毫米厚的精密构造,不仅是牙齿的天然防护罩,更是人体免疫系统与微生物群落激烈博弈的前沿阵地。

在微观世界,牙龈组织展现着令人惊叹的时空秩序。游离龈如灵动的哨兵环绕牙颈,附着龈以坚韧的胶原网络扎根牙槽骨,龈乳头则在齿缝间编织精密防护网。这种三维结构的形成,源于胚胎期外胚层与神经嵴细胞的精密对话,是生命进化赋予人类的智能防护系统。

每平方毫米牙龈组织中,约5000个上皮细胞构筑物理屏障,其表面角蛋白网络如分子筛般过滤致病菌。基底层的成纤维细胞持续分泌Ⅰ、Ⅲ型胶原,构建动态更新的细胞外基质。当菌斑生物膜突破防线,中性粒细胞以每分钟3万个的速度从龈沟液中涌出,树突状细胞则向深部组织传递危险信号,启动免疫级联反应。

传统组织学研究曾将牙龈视为均质结构,而今单细胞转录组技术正揭开其神秘面纱。这项技术如同给每个细胞装上"分子录音笔",能同时捕获上万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在牙龈微环境中,我们不仅能定位特定信号通路的空间热点,还能发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亚群,这些发现正在改写牙周再生医学的底层逻辑。

当我们凝视这片维系口腔健康的"生命绿洲",单细胞转录组学恰似一束高能激光,穿透组织均质化的认知迷雾。在基因表达的星海图谱中,每个细胞都在诉说独特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终将编织成破解牙周疾病奥秘的密码,为千万受困于牙龈问题的人们点亮希望之光。

二、人牙龈组织解离方案

牙龈组织

1.实验试剂配置:(1)适当体积复合酶液 (2)含2% FBS的DPBS,冰上预冷 (3)完全培养基:含10% FBS的DMEM,冰上预冷

2.预处理:从组织保存液中取出组织样本,放入预冷的 DPBS中清洗一到两遍,转移至少量复合酶液1中,使用眼科剪将组织尽可能剪碎。

3.组织消化:补充酶液至一定体积,置于37℃水浴中振荡消化10-15min,用巴氏吸管反复吹打多次后观察组织;剩余组织转移至复合酶液2中继续消化5-10min,直至组织完全消化,加入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过30um细胞筛收集悬液。

4.裂红:将细胞悬液4℃ 500×g 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2-3mL 体积的1X RBC,室温放置2min,加入适量DPBS(含2%FBS)终止,4℃ 500×g 离心5 min。

5清洗:离心后弃上清,加入3mL DPBS(含2%FBS)重悬沉淀,4℃ 500×g 离心5 min。弃上清,用适量DPBS(含2% FBS)重悬细胞,进行荧光计数及台盼蓝镜检,调整浓度至700-1200cells/ul后上机。

(若离心重悬后出现活率不足80%,需要进行去除死细胞处理。若出现碎片较多,则需要进行去碎片操作。)

三、结果展示

活性、浓度检测

96%活率,浓度1250 cells/ul,总量15W左右。

镜检结果

悬液背景干净,细胞形态完整,无明显杂质

数据质控

上图是下机数据cellranger质控结果,细胞捕获数及基因数都符合前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