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技术分享>新闻详情

微生物菌株的“生命密码”:从挑选到保存的全流程指南

2025-04-01

Highlights

1、精准菌株筛选策略:根据应用场景(工业 / 环境 / 科研)匹配目标功能,关注遗传稳定性、生长条件适配性,优先选择权威保藏机构菌株或严格鉴定的野生株。

2、梯度活化与无菌操作:通过斜面→液体培养基的逐步活化唤醒休眠菌株,强调高压灭菌与超净台操作的重要性,针对生长缓慢菌株可延长培养或补充生长因子。

3、分阶保存技术指南:提供短期(斜面 4℃)、中期(-80℃甘油管)、长期(液氮 - 196℃)三级保存方案,附对比表明确各方法的成本、操作难度及适用场景,重点提示避免冻融循环与液氮防护。

微生物菌株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隐形英雄”,在食品发酵、医药研发、环境修复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如何科学地挑选、活化、培养和保存菌株,却是许多科研新手和行业从业者的难题。本文带你解锁微生物菌株的全周期管理技巧,助你轻松驾驭这些“微观伙伴”!

壹、如何挑选合适的菌株?

选对菌株是成功的第一步,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明确目标需求

工业发酵?选高产目标产物(如抗生素、酶)的菌株。

环境治理?选降解污染物能力强的菌株。

科研实验?优先选择遗传背景清晰的标准菌株(如ATCC保藏菌)。

关注菌株特性

生长条件:温度、pH、氧气需求是否与实验室/生产条件匹配。

遗传稳定性:传代多次后是否易退化?优先选择突变率低的菌株。

抗污染能力:在复杂环境中能否保持优势生长。

获取可靠来源

权威菌种保藏中心(如ATCC、CICC)提供菌株纯度和活性证明。

若为自行筛选的野生菌株,需通过测序鉴定并严格排除污染。

贰、菌株活化与培养:唤醒“沉睡”的微生物

菌株长期保存后会进入休眠状态,活化是关键!

步骤1:活化前准备

培养基配制:根据菌株类型选择(如LB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PDA用于真菌)

灭菌处理:高压蒸汽灭菌(121℃, 20分钟),避免杂菌污染。

步骤2:梯度活化

第一代活化:从冻存管或斜面挑取菌种,接种至固体斜面或液体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静置培养(如细菌37℃, 24小时)。

扩大培养:将活化的菌液按1%-5%接种量转移至新鲜液体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如200rpm)至对数生长期。

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超净台酒精灯旁接种。若菌株生长缓慢,可延长培养时间或添加特定生长因子。

叁、菌株保存:让微生物“长眠”不退化

不当保存会导致菌株失活或变异,以下方法按需求选择:

短期保存:斜面低温法

将菌种接种至斜面,培养后封口膜密封,4℃保存(1-3个月)。

优点:操作简单;缺点:需频繁传代。

中期保存:甘油管冷冻法

菌液与40%甘油按1:1混合,-80℃超低温冰箱保存(1-5年)。

关键:避免反复冻融,分装为小份一次性使用。

长期保存:液氮超低温法

菌液加入冷冻保护剂(如DMSO),放入液氮罐(-196℃),可保存数十年。

肆、不同菌株保存方法对比表

操作难度:斜面法仅需普通冰箱,液氮法则需专业培训和设备。

成本:液氮法需液氮罐和定期补充液氮,长期成本较高。

注意事项:

甘油管需避免反复冻融(建议分装为小份);

液氮保存时需佩戴防护装备,防止冻伤。

伍、结 语

微生物菌株的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从精准挑选到细心活化,再到科学保存,每一步都关乎实验的成败。掌握这些核心技巧,让你的微生物“伙伴”始终活力满满!派森诺竭诚为大家提供有关微生物菌株研究中涉及的所有原料、试剂、耗材,助力每一位生命科学实验室的科研人收获属于自己的完美实验结果,逐梦高分文章~

微生物菌株及相关试剂可洽询当地销售或拨打咨询电话:021-80118168-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