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研究菌群多样性组成谱主要是以细菌/古菌 16S rRNA基因可变区、真菌 18S rRNA 基因可变区或真菌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内转录间隔区等微生物特征序列(Signature sequence)为靶点,通过检测序列的变异和数量,反映菌群中各类微生物物种的身份和丰度,从而快速解码菌群物种分布特征,阐明样本间多样性和组成差异,进而发现差异相关物种。菌群的物种分布与所取得的样本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样本的收集和处理环节对后续的结果至关重要,今天主要来聊下针对不同的样本有什么样不同的取样策略。
取样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不同的样本取样时的准备会有差异,但是大部分都会涉及到如下:
1. 取样用品准备:由于所取样本不同,需要准备的取样器材不同,包括但不局限于经过灭菌的采血管、镊子、EP管、铲子等。
2. 取样前对样本的处理:若是固体整块的样本,建议用无菌器材切取有代表性的部分;若是液体样本,建议混匀后取样;若是粉末样本,建议边取边混等,确保样本的均匀性。
3. 取样前或取样后:在盛有样本的容器上做好标记,密封,适当温度保存。
土壤污泥类样本要怎么取样?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采样范围,去除表面浮土,挖取地下5~20cm的土层。
2. 去除可见杂质,土壤过2mm筛网,每个样品从3个及以上采样点采集并混合而成,每1~5g分为一份袋装保存;或取200-500mg分装到2ml灭菌EP管中,足够满足一次实验需求,同时根据实验要求做好备份;避免运输过程中样品出现散漏等异常情况,置于低温保存。
3. 污泥样品在取样时,需直接混匀;沙土类微生物含量相对少,可以多备些样本,每5~10g为一份,袋装保存。
粪便类样本要怎么取样?
一、人类粪便
方法一:
1. 准备好便盆或粪便容器,洗手,带上手套收集新鲜的粪便样本,粪便样本中尽量无尿液。
2. 用无菌牙签或粪便取样器截取样品中段里部(粪便表层含有肠粘膜脱落细胞),外部容易污染,且接触空气后,部分细菌 DNA 开始降解。
3. 用灭菌离心管每管称取约0.2g左右粪便样本,每个样本取多管备份。
4. 分装好后,若当天提取DNA,可以先放4°C,长期存放需先迅速放入液氮中,之后立即放入-80°C保存。
方法二:(推荐)推荐使用等分析管技术
1. 将粪便直接排便到无菌容器中,如果有条件,可当场进行后续操作,如果没条件可将样本在低温下运输,收集后48小时运输到实验室操作。
2. 使用吸管在粪便中反复插入,直到用均匀的混合物和最小的气穴填充吸管;若在粪便样品太软或水分太多而无法填充吸管的情况下,使用无菌1ml注射器。吸管或者注射器有刻度,每次能确保取样量相同。
提示:取样最好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二、小鼠粪便
分别收取目的小鼠的粪便,立即进行收取,尽量不要暴露在空气中太长时间,避免污染和降解。
水体怎么取样?
1.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采样深度和范围。
2. 采集好的水样需要通过滤膜进行过滤,可以根据水样的浑浊程度选择相应孔径的滤膜(清亮水样:可选择小孔径的滤膜,一般选0.22μm或0.45μm的滤膜,过滤水样体积大 于10L;浑浊水样:过滤前静置分离悬浮颗粒,也可以用大孔径的滤膜预过滤一遍,再用小孔径的滤膜进行过滤)。
3. 根据实验需要做好备份,同时将滤膜-80℃保存备用。
食品类样本怎么取样?
1. 小包装类样品尽可能取原包装,直到实验前不要开封,以防污染。
2. 固体类样品最好在不同部位采样,一起放入灭菌离心管或者其他无菌容器保存。
3. 液体类样品,取样前尽量摇动混匀,放入15ml灭菌离心管,不要超过体积的四分之三,防止曝管。
研究表面微生物的应该怎么取样?
1. 对于形状较小的物体,直接将其放入无菌的容器中,加入PBS进行冲洗,振荡使微生物脱落到PBS中;取液体放入灭菌离心管,-80℃保存备用。
2. 对于大的物体建议采用无菌棉签沾取无菌水擦拭物体表面取样,擦拭时在表面缓慢旋转涂抹擦拭几次,建议多擦拭几个拭子;或用无菌手术刀片轻轻刮取物体表面取样,将棉签或刮取物放入灭菌离心管,-80℃保存备用。
研究植物内生菌应该怎么取样?
1. 用流水冲洗植物根样本表面并摘掉小侧根,粘根土壤颗粒等以后对样本进行化学消毒(95%的次氯酸钠最少2min)。
2. 把样本放入含有无菌玻璃珠的无菌水中剧烈摇晃,物理去除表面细菌。
3. 取出样本后用手术刀片划开根部表面,切取内部组织。
4. 把切取后的组织放入含有无菌玻璃珠的9%的生理盐水中振荡,在30℃的条件下振荡4h以分离内生菌。
5. 用5μm滤膜过滤,15000rpm,4℃离心收集沉淀,长期存放需先迅速放入 液氮中,之后立即放入-80°C保存。
血液样本怎么取样?
1. 采集新鲜血液于含有EDTA的抗凝管中;颠倒数次混匀血液和EDTA。
2. 常温3000rpm离心15min,弃上层血浆。
3. 下层血细胞分装到EP管内,并标记好样品名称和日期保存在-20℃冰箱。
环境样本怎么取样?
1.自然沉降法:利用空气微生物颗粒的重力作用,在一定时间内,让所处区域的微生物颗粒逐步沉降到收集器皿(不推荐)。
2.使用各类抽气装置,针对实验目的空气微颗粒,用不同孔径大小的无菌滤膜筛选目的颗粒,多次收集备用;将含颗粒过滤膜装入无菌铝箔内,密封在-80℃长期保存。
口腔样本怎么取样?
一、唾液样本
1. 取样前30分钟,无进食、吸烟等动作。
2. 采样之前要用双手按摩脸颊两侧,尽可能的用舌头多刮几次上下颚,同时也可以用牙齿稍微的刮一下舌头,保证脱落细胞的数量,使唾液流入唾液采集管中。
二、口腔内组织样本
1. 口腔内组织的取样建议用样本采集拭子,确保在所要取样部分反复擦拭最少10秒。
2. 采集后的拭子放入无菌管低温保存。
呼吸道样本怎么取样?
一、上呼吸道
建议鼻拭子或者咽拭子,放保存液中保存。
二、下呼吸道
推荐支气管镜取样:内窥镜伸到气道中的“楔子”,徐徐滴入生理盐水,再抽吸出来并捕获。保存在灭菌离心管-80℃备用。
三、痰液
尽量少带唾液,获得痰液后可以加入二硫苏糖醇来稀释样本。
肠道内容物怎么取样?
1. 在实验对象死亡后,用无菌解剖刀,在无菌状态下取出整个肠道,切取所需肠段的内容物(条件允许的话,可在无菌操作台进行)。
2. 用无菌手术刀挖取内容物,立即放在冰上进行分装并标记。
3. 用灭菌离心管分装,单个样本取样量:0.2-0.5g/管。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每个样本取多管备份,在采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采集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