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技术分享>新闻详情

文库知多少——NGS文库浓度测定方法解析

2020-11-19

关于NGS文库质检的事,上次我们聊了文库片段方面 文库知多少——NGS文库质检解析(点击查看),今天我们来聊聊文库浓度方面。

对于illumina 测序平台,准确的文库浓度是获得高质量测序数据的前提,因为:


1、如果上机lane的浓度过低,则导致数据产出少,将不能获得足够的测序数据,需要补测以达到需要的数据量,增加了测序费用和测序周期。

2、如果上机lane的浓度过高,将产生低质量的测序数据,甚至会导致测序失败。

此外,目前主流的illumina测序仪Novaseq 6000每张S4测序芯片可以产出至少3.2T的数据,而单个样品需要的数据量远远小于一张芯片的产出,因此,通常将多个样品混合到一起进行测序,后续再根据每个样品建库时用的index标签来区分;混合到一起的各个样品的产出,理论上与其物质的量占比成正比,举个例子:假设只有A和B两个样品,物质的量各占50%,则产出100G数据时,理论上A有50G,B有50G;当A占90%,B占10%,产出100G数据时,理论上A为90G,B为10G。

由此可看出,准确可靠的文库浓度一方面决定了一张测序芯片的产出,另一方面决定了混合文库中各个子文库的产出。明白了文库浓度检测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聊聊几种常见的文库浓度检测方法。


一、紫外吸收法

紫外吸收法的原理是:核苷、核苷酸、核酸的组成成分中都有嘌呤、嘧啶碱基,这些碱基都具有共轭双键,在紫外光区的250-280nm处有强烈的光吸收作用,最大吸收值在260nm左右,因此可以利用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进行浓度定量。

采用紫外吸收法进行浓度定量的常见仪器有NanoDrop分光光度计(如图1),NanoDrop分光光度计操作简便,迅速,但缺点是无法区分DNA、RNA、降解核酸、游离核苷酸及其它杂质,此外,待测样品的浓度小于100ng/ul时,检测结果的变异度增大,可信度不高,因此,该仪器更推荐用于检测提取后的DNA或者RNA的质量,通过比较A260/A280和A260/A230的比值判断提取后核酸的纯度。纯RNA的A260/A280 ≥2.0,DNA的A260/A280 ≥1.8,当样品中杂质含量较高时,比值下降,RNA和DNA的比值分别低于2.0和1.8时,建议纯化除去杂质。

图片3.png

图1



二、荧光染料法

 荧光染料法的原理是:荧光染料与特异性的靶分子(DNA、RNA或者蛋白质)结合后发出的荧光强度比未结合前的荧光强度高许多,可以减少游离荧光对背景信号的干扰,且所产生的荧光强度与特异性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这样即使在杂质污染条件下,也不会受到干扰,从而得到可靠的浓度。

荧光染料法常用的仪器有Qubit(如图2),通过使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双链DNA、RNA或蛋白质,检测灵敏度高且重复性好,双链DNA浓度低至0.5ng/ul也只需1ul即可完成检测。

图片4.png

图2


三、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法)是荧光检测技术和PCR技术的结合,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通过实时监测整个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情况,反映浓度的变化情况,最后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曲线计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qPCR仪器主流的品牌有Thermofisher、ROCHE、BIO-RAD。qPCR法涉及到PCR扩增过程,在PCR扩增时特异性的引物仅会定量两端接头连接完整的文库(即可测序的文库),可排除单端或双端都不连接接头的不可测序文库的干扰,是目前业内进行文库定量推荐的方法。

最后,小编再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由于荧光染料法无法区分单端或双端都不连接接头的不可测序文库,得到的浓度可能偏高,因此qPCR法成为了文库浓度定量最推荐的方法,因为该方法只会检测两端接头连接完整的文库,但是qPCR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果文库中有抑制PCR扩增的杂质存在,qPCR法定量得到的浓度会偏低。因此,建议结合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判断,选择最准确的文库浓度。

相信不少老师对于浓度检测也存在一些疑惑:为什么各家公司检测的结果差异如此巨大?下面就这个情况小编来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

浓度检测的结果受仪器状态、人员操作、试剂耗材等因素影响,其中仪器状态因素不需过多考虑,重点考虑的因素是人员操作和试剂耗材。检测浓度的移液体积都非常少,约1-5ul,因此非常考验操作人员使用移液器的水平,结果偏离预期较大时,首先应安排重新检测;试剂耗材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我们以qPCR实验的简化模型作为例子说明,qPCR实验未知样品的浓度是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品计算得出,不同厂商标准品的实际浓度与宣称的有差异,以图3作个简单的说明,假设B厂商标准品B的浓度是真实的10nM,此时待测样品浓度与标准品B对比,可得出待测样品浓度为5nM;但如果我们将待测样品与同样宣称浓度是10nM但实际浓度是5nM的标准品A对比,我们就会得出待测样品浓度为10nM,这样一看,只是标准品不同,结果却相差了2倍。

图片1.png

图3


最后,我们用一个表格来总结3种浓度检测方式吧。

图片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