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场活动 > 成果展示 > 文章展示 >文章详情

想用单独的代谢组数据发SCI么?来看看这篇文章!

2020-06-03


这篇主题为“中华小长臂虾对中华急游水虱感染前后的代谢反应比较”的文章于2020年4月发表在《Diseases of Aquatic Organisms》杂志,由沈阳农业大学与派森诺生物合作完成。

图片1.png



研究背景

中华急游水虱对中国几种重要的商品虾的生产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单独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互作机制无法较好地描述感染虫-寄主相互作用机制该课题转录组文章也已发表哦,点击查看

本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与分析来比较中华小长臂虾被中华急游水虱感染后主要代谢物变化。


研究方法

2.png



研究结果

在对照组与感染组共鉴定到66个显著差异代谢物,其中在被感染后的样品中19个上调,47个下调。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质显著富集在10条代谢途径中。蛋白质消化吸收途径高度富集,其次是矿物质吸收、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途径。被感染增强了中华小长臂虾的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TCA)循环,促使释放出更多的能量用于游泳、觅食和躲避捕食。生成葡糖的氨基酸如丙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和脯氨酸被消耗产生谷氨酸盐加强TCA循环。核苷相关的代谢途径被下调,可能是因为中华急游水虱可以分泌分子降解核苷,抑制止血和炎症反应。这些结果表明,等足类感染虫可以通过增强宿主的TCA循环和分泌分子降解宿主蛋白来增加宿主的代谢负担,从而使感染虫能够以宿主为食并抑制炎症反应。研究结果对了解甲壳类动物对等足类感染的代谢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2.png

正负离子模式下鉴定到的差异代谢物热图(正离子)

图片3.png

差异代谢物聚类热图(正离子)

图片4.png

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通路柱状图